•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科普知识
  •  >
  • 技术资讯

2016年外泌体领域七大前沿进展

日期: 2017-03-14
作者:
点击数:  

       2016年的科研圈内,外泌体无疑是一颗闪耀的新星,在经济停滞、经费缩减的全球大背景下外泌体等新兴领域的研究却是一路高歌,如火如荼。诸如外泌体等囊泡的作用范围、功能作用等被接连报道,这使得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桥梁”被大众广为认识。回顾2016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泌体领域呈现出了相对清晰的格局,目前外泌体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通讯介导细胞行为、生物标志物筛选、药物载体研发三大方向。在2016年最后的几天,外泌体之家运营团队虽然才疏学浅,但还是斗胆班门弄斧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外泌体领域十大前沿进展(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借此拾遗补艺,为大家做一个年终总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讨论。


       1. Nature Nanotechnology:纳米级侧向位移微流控芯片可分离检测低至20纳米的外泌体

       确定性侧向位移(Deterministic lateral displacement,DLD)柱形微流控芯片是一种有效的检测分析和分离富集微米级颗粒的技术,包括血液中的寄生虫、细菌、血细胞和循环肿瘤细胞等。然而,这种技术在此前还没有应用到真正的纳米级,如能达到纳米级后就可用于分析生物胶体,比如外泌体等。

       来自IBM、普林斯顿大学与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合作利用可制造的硅工艺生产纳米级DLD(nano-DLD)芯片,产生均匀的间隙尺寸,其范围从25到235纳米。他们发现,在低Péclet (Pe)数情况下,扩散和确定性位移产生竞争时,nano-DLD芯片仍然可以灵敏地将20-110纳米的颗粒分开。 这项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IF=35.267)的研究价值在于,该技术可以分离纳米级的生物颗粒,这比以前的分离技术小了50倍。这个前所未有的捕获能力可以使得医生们更容易地来分析纳米级的生物颗粒,如DNA、病毒和外泌体。而这些微粒,正是疾病(比如癌症)病症初期就能显现的迹象,这样在症状出现之前发现病症,将会得到更好的治疗。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官方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客服
电话

400-665-9568
客服服务热线

顶部